清代鳥鎗的改良及其侷限

雖然燧發槍的啞火率約三分之一,比火繩槍的二分之一要低 ,但在威力與射程方面則不比火繩槍高明多少,因此儘管在所謂十全武功之一的緬甸之役吃了大虧,遭遇到西方人所造燧發槍的清朝將士並不認為自身武裝屈居劣勢,「緬匪用的是自來火的鳥鎗,打出來不如官兵的鎗打得遠」。


留言

  1. 我查了一下《譯語》原文,似乎【馬尾火石】一句斷句不太正確。原文說:【以斧得裘,鐵得羊肘,鈿耳墜得馬尾,火石(出虞台嶺,嶺下有火葛,以鐵擊石,火出,承之以燥叶即燃)得羔皮。】似為明軍以火石易羔皮,而非以耳墜易馬尾火石。這個例子不足以說明中國缺乏火石產出。
    不過缺乏燧石可能確實是一個思路。一篇介紹Brandon Gun Flint Knapping的文章說普魯士曾因缺乏燧石而不得不以瑪瑙代之,雖然那篇文章沒有說明該說法出處,我也找不到原始出處。
    另有一本給射擊愛好者們的小冊子Shooter's Bible Black Powder Guide談到了火石問題。自從早期的snaphance槍出現後,燧石生產便成為不可忽視之因素。當時歐洲燧石多來自表土礦,由上古冰川運動造成,多見於英國的Brandon, Mindenhall, Savenham,Tudenham和法國的Yonne, Loire et Cher, Indre。17-18世紀英法二國成為燧石生意大戶,而法國更為積極,迄至1812年,英軍尚有一半燧石來自法國。彼時俄國燧石產出全仰仗波蘭。1789年,法國燧石存量約三千萬個,而俄國的產能是每月四萬五千。文中還說當時士兵若只剩最後一顆燧石,會不願意開火。這也足見燧石直接影響燧發槍的興衰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不好意思我都沒注意到有回覆,感謝您的回覆與補充,文中指正的是,斷句有誤我失察了,已刪去該條。拙文還需要更多引證加強論點,感謝您提供的其他資訊。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目錄

男人的奶

騎步象三國鼎立